以漢語之美展現世界精彩 2022年“漢語橋”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——故事會初賽收官
10月28日,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、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承辦的2022年“漢語橋”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——故事會,迎來初賽收官。來自不同國家、擁有不同膚色的人們,用中文講述世界好故事。
得益于組委會創新性地在海外社媒社群精準投放信息,比賽一啟動就得到海內外主流媒體眾多關注,征集到了來自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法國、泰國等超40個國家、地區的共720份作品。
初賽環節精彩紛呈。參賽選手來自時尚、教育、科技、體育、演藝等各行各業,年齡最小的僅有9歲、最大的有69歲;參賽作品創作新穎,有脫口秀、微紀錄、訪談、vlog等各種形式;視頻內容豐富多維,觸角深入中國美食、中華文化、四季風情、旅華經歷等。
不同的演繹和呈現帶來不同的視聽享受。而共同的是,它們通過中文,將一個個故事描畫出“世界中文熱”的圖像。
鮮活故事、生動講述
通過一場比賽,直擊外國人眼里的“中國日?!?/strong>
“我學習中文的原因只有一個字——酷!學中文很酷,到中國去很酷,這是我眼里最酷的生活……”初賽作品中,擁有千萬粉絲、被稱為“披著老外面孔的老北京”的網紅“曹操來了”,憑借一口純正的“京片子”震撼全場。
作為90年代就學中文的外國人,“曹操來了”在中國生活了多年,甚至還出演了張藝謀的電影《狙擊手》。
視頻中,他分享了自己學習中文的過程。即便是班上基礎最差的學生,他仍然為自己制定了“畢業后要去中國生活”的人生規劃。他說,錄制這個視頻要感謝自己當時的中文老師,讓他可以追夢而來,筑夢在此。
這是眾多故事的其中之一。據悉,本屆組委會鼓勵創新比賽形式和內容,初賽征集到了一大批優秀作品,集結了許多生動而鮮活的故事。
比如美國選手卓文,走進尋常百姓家,講述中國美食的煙火味道??礆⒇i、分豬肉、選食材、分切拾掇,跟著大廚做春節大菜“殺豬菜”……味道之外,講述的更是外國友人視角里的中國“年”文化。
在巍巍武當,以“小隱隱于野”的道骨氣質生活12年的美國人杰克,將故事娓娓道來:2010年,20歲的杰克初來乍到,不會中文,僅帶著一本字典和一身孤勇上了武當山,并從此扎根山中……
12年里,他對中國以及中國文化有了自己的理解。視頻中,他介紹了自己鐘情的太極拳、八仙棍,講述了對道教文化的理解。他說,武當山儼然是自己的另一個家,“在這里很自在、很舒服?!?/p>
漢語為橋,聯結一段中國緣分;故事為骨,分享一段精彩人生。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背后,是中文走向世界、世界擁抱中文的生動詮釋。
跨越障礙、鏈接世界
海外重磅人物、文化大咖、名流明星點贊助力
此次評審在中國北京、杭州和印尼雅加達,兩國三地同時舉行。浙江科技學院教授王建華、浙江大學教授盤劍、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副院長路云、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教授惠天罡、印尼華裔總會中國辦事處首席執行官張莉等5位評委,分別從視頻質量、故事內容、表達能力、感染力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評選。
面對這些精彩作品,各位評審老師驚嘆連連。
“選手們用中文表達,通過鏡頭呈現一個個具體、生動可感的故事,用全新的視角,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感召力?!甭吩普f。
“在一個月時間,就征集到這么多與過去詩歌朗誦、表演不同的優秀作品,本次活動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很強的創新?!蓖踅ㄈA高度贊揚本次賽事組委會的創新。
張莉表示,作為一名在海外的漢語老師,她真實感受到,全球有很多很好的中文學習者,他們也是很好的中國文化領悟者。
“開展多樣的中華文化活動,通過新媒體、新技術的形式,讓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沒有障礙,讓世界故事廣泛傳播,跨越一切障礙的溝通才能夠讓我們共同走向更美好的未來?!睆埨蛘f。
同時,大賽還得到了眾多關注。泰國前教育部長楊金泉、世界婦女組織中國區特使易黎明、愛爾蘭高教署中國區負責人楊杰、波蘭中國傳統武術及文化協會會長皮特奧蘇赫、奧運馬術三項選手華天,演員劉濤、萬茜、金靖、楊迪,歌手華晨宇、阿朵等名人紛紛為大賽發聲支持。
全媒體傳播、新技術賦能
海內外“同頻共振”,讓世界更好地聆聽中國
大賽掀起的漢語熱潮,不單單發生在國內,同時也在海外上演著。
據悉,大賽動態在海外社交平臺上覆蓋了約50個國家和地區、近5000萬用戶,眾多中文社群反應熱烈,比如擁有25.1萬成員的“LEARNING CHINESE”,擁有27.3萬成員的“Learn Chinese中文學習”,擁有11.3萬成員的“Learn Chinese 學習中文”等。
“今年,我們創新渠道推廣,通過話題創建、關鍵詞篩選、社群討論等,大數據多矩陣,在海外社媒社群進行精準信息投放?!北緦么筚惤M委會相關負責人說,本次“漢語橋”活動的參賽選手突破了以往以學生為主的瓶頸,來自各行各業,同時還吸引了數十位海外網紅達人的加入?!半S著這些專業自媒體人的參與,參賽作品的整體質量大幅提升?!?/p>
優質的作品、有趣的表達、新潮的互動,讓“漢語橋”活動話題頻頻出現在海外社交媒體上,而且話題參與人群畫像集中在18-25歲。也就是說,通過這些選手和作品,世界的“新新人類”正在聆聽中國、了解中國。
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,主辦方將把此次比賽打造成為一個“世界中文熱”的新動力引擎,進一步推動國際中文傳播的全球化發展,凝聚全球雙語人才,促進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,加深海外中文學習者對中國語言、中華文化的理解,持續擴大中文的國際影響力。
值得關注的是,即將到來的復賽、決賽,將分別以“改變”和“突破”為主題舉行。大賽頒獎典禮環節將采用虛擬化、數字化的元宇宙搭建方式,以“漢語橋·融媒體”新模式,為世界各國中文愛好者提供沉浸式體驗。